《花开富贵》
《关圣帝君》
(资料图)
《十八罗汉》
《天鹅葫芦》
《黄财神》
《太师少保》
起稿
走线
上色
《五龙瓶》局部
《酒葫芦》
《福禄寿》
技艺传承
灵动的罗汉,开怀的弥勒,恣意的牡丹,粉嫩的寿桃,生风的金狮,腾云的祥龙……
一组组带着拙朴味韵的彩烙葫芦画,为我们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光;一件件造型独特的葫芦,为我们撑架起远古传说的异彩。
走进杏花岭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彩烙葫芦画”代表性传承人徐聪艺的工作室,仿佛置身葫芦世界。
今年48岁的徐聪艺从小受父亲感染,对绘画情有独钟,随父钻研葫芦雕刻和烙画技艺。经过20多年的探索,徐聪艺创新了彩雕彩烙葫芦画技艺,作品更富有质感,气韵更为生动,深得大众喜爱。
葫芦是我国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,古籍中称为“瓠”“匏”“壶”等。葫芦与神话传说、宗教、文学、艺术、民俗等关系密切,被民俗学者称为“人文瓜果”。
烙画葫芦,又称烫画葫芦、火笔画葫芦,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艺术品。相传有数千年历史,后失传,清朝遂又兴起。
葫芦烙画工艺历史悠久,是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。匠人以葫芦为载体,以烙刻为手段,辅以针刻、彩绘、镂空、浮雕等工艺,注重“意在笔先、落笔成形”,突出“以铁为笔,以火为墨”的艺术特征。运用勾、勒、点、染、擦、白描等手法,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,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。
葫芦彩雕选用干透的适合图案造型的葫芦进行构图,运用浮雕、镂雕、浅浮雕、阴阳雕等工艺进行刻制。最后是上色、打磨、抛光……寻常的葫芦,在艺人手中变成了拙朴自然、高雅精美的艺术品。
2014年,徐聪艺的作品《黄财神》获中国第一届葫芦文化艺术节金奖。2016年,其作品《关公》获中国(太原)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。
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,徐聪艺始终如一。
“人文果”上刻人文,彩落烟起烙精神。
来源:太原新闻网